股票 是香港最容易接觸的投資工具之一。要令財富增值,很多朋友都會選擇投資股票,但在香港交易所,只計主板的上市公司已超過2000家,H股總數也接近300隻。應該如何從中選擇,遠離妖股,避免成為韭菜? SmartInvestorHK 每星期為您選出兩隻精選股票,加以分析。無論有貨定無貨,做足功課,自然能夠戰勝市場。
股票 推介 :
港交所(388)

港交所(388)近日股價較 3 月 15 日的谷底 334 元,最新報370元,累積上漲約 10%,跑贏滬深 300 指數及恒生指數,港交所積極的預期已部分實現,包括內地貨幣寬鬆持續、「ETF通」及「互換通」推出、中概股回歸上市取得進展;與此同時,香港市場的成交和市場估值也有所改善。 不過,目前看到港交所未來面臨的風險增加壓力,包括港元和美元匯率上漲速度快及高於預期,存款和託管收入以及外部投資組合於疲軟,對第二季投資收益承壓,首次公開募股(IPO)活動和疲軟的全球股市表現,更多的中概股「通過介紹」而非籌集新資金取得香港上市地位;SPAC 上市勢頭減弱,今年至今只有兩家成功以 SPAC 形式上市,均不利港交所。
宏觀條件不利於港股日均成交(ADT)復甦,包括利率上升環境通常不利於股票市場,及可能會降低流動性並削弱 ADT 的勢頭。 2022 年至今,香港的存款增長疲軟,可能表明資金流入放緩,與目前的投資低迷情緒有所呼應。 根據經驗,ADT 往往與行業存款增長同步。「ETF 通」今周一開始交易,批准兩地交易所正式將符合條件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納入內地與香港股市交易互聯互通機制。。
不過,港交所行政總裁歐冠昇卻看好長遠前景,他指出,對 ETF 通開通非常振奮,因為標誌着進一步提升市場活力、多樣性,加強香港作為中國及全球資本市場之間超級聯繫人的角色,為市場提供更多種類的產品。 隨着內地經濟發展,國內家庭將越來越多財富重新配置到資本市場,未來 10 年中國在岸市場預期會增長 至逾 100 萬億美元,相信會令進出內地的雙向資金流大增。互聯互通可以促進雙 向資本流動的工具,自 2014 年推出以來,滬深股通為內地股市帶來超過 1.6 萬億 元人民幣的淨流入,港股通為香港股市帶來超過 2.3 萬億元資金。
他續稱,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納入 ETF,國際投資者將會大幅增加對內地 ETF 市 場的投資,內地投資者亦有機會利用 ETF 投資工具實現多元資產配置。ETF 是本 港市場發展得最快的其中一種產品,香港上市的 ETF 的資產管理規模超過 430 億 元,日均成交金額超過 110 億元,香港現貨市場成交金額比率由 2018 年的 4%倍 增至 8%,去年有 33 隻新 ETF 產品上市,帶來 800 億港元的新資金流入。
中教控股(839)

內地教育股自去年監管風暴後,頹勢直到近月才扭轉,主要是市場預計打壓步入尾聲,刺激一眾主力大學及職業學校股份大幅反彈。 中教控股(839)是中國高教行業龍頭,早前公布來年獲批招生學額高於市場預期,該股現價估值低廉,中長線投資者是時候考慮趁低吸納。
中教旗下所有中國高等教育學校的 2022/23 學年招生學額已獲得批准,招生學額總數 78157 人,按年多 32%,其中本科(不含專升本)招生學額數 36523 人,上升46%;專升本招生學額數 24555 人,增加長 70%。
中教新學年招生額超過市場預期,將進一步提升市場對集團 2023 年度的增長預測,同時估算中教 2023 年度招生按年增長 12%%。 假設入學率超過 90%,招生學額增加代表其 2023 年度高等教育的學生入學自然增長約 20%,較管理較管理層早前指引的 10%更為強勁。
隨着內地失業率創 2020 年以來新高,以及今年高考學生新增 115 萬,高等教育在宏觀環境疲弱下,對穩定就業的作用增加。考慮到職業教育支持政策持續出台,以及海外地區入境管制措施逐步放寬,估計中教將繼續在高等教育機構中鞏固地位。 計及年內收購新學校的合併成本,基於強大的經營槓桿,預計中教盈利能保 持穩定增長,股價會有正面反應。
中教中期業績報告顯示,隨着旗下粵港澳大灣區的兩個新校園及澳洲的第四校區投入使用,辦學容量進一步提升。 中教現價市盈率 10.2 倍,考慮到其盈利高速增長及利空政策幾盡出,估值下行空間有限,趁大市及股價回調可分段低吸。
免責聲明
本報告所載之資料和意見乃根據本公司認為可靠之資料來源及以高度誠信來編製,惟並不就此等內容之準確性、完整性或正確性作出明示或默示之保證。本報告內之所有意見均可在不作另行通知之下作出更改。本報告的作用純粹為提供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