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鱷王」 達利奧 :現金仍是垃圾 投資者應專注在「真」資產
「鱷王」達利奧(Ray Dalio),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創辦人,在2022 World Economic Forum 中接受CNBC Andrew Ross Sorkin 訪問中表示,現金仍是垃圾,但股票/債券更垃圾。
「鱷王」達利奧(Ray Dalio),全球最大對沖基金「橋水」(Bridgewater)創辦人,在2022 World Economic Forum 中接受CNBC Andrew Ross Sorkin 訪問中表示,現金仍是垃圾,但股票/債券更垃圾。
很多人嚮往早點 退休 ,或者達到 財務自由 ,他們經常討論,到底要擁有多少資產或資金,才能夠退休或者達到財務自由呢?各人心中的理想金額各異,是港元1,000萬、5,000萬、一億、還是兩億呢?關鍵不是資產金額,而是穩定的 現金流 入
瑞士盈豐銀行 (EFG Bank) 發佈最新觀點,回顧季度市場表現。俄烏戰爭、對商品價格的影響及中國新一輪疫情爆發均是全球經濟的主要不明朗因素。 通脹 上升是全球性問題,但政策應對措施相當不一致。1970年代的 通脹 是否重現?
於社交平台上,經常有讀者向理財專家詢問財務建議。近日筆者看到一則提問, 投稿者表示因為欠下薪金100倍的負債,感到十分大壓力。該夫婦的大額負債引起網民熱烈討論,直斥「冇咁大個頭就唔好戴咁大頂帽!」或「每個物業跌番5 60萬 你都有得震冇得訓」等等,令筆者非常不解。兩夫婦年僅40,已有三個物業及兩個車位,亦手持一些股票及適量現金,真的可算是理財有道,惟該文不少留言者則只著重於其負債。其實負債不可怕,關鍵在於當中的是好債還是壞債。
很多人相信,風險愈高回報愈高。例如槓桿類投資,風險很高,假如市場走勢如你預期,則可獲得相當可觀的回報。而被認為風險較低的債券,回報就相對低了。所以 風險愈高回報愈高 這句話就被認為是對的。但有沒想過: 你的高風險其實可以是別人的低風險? 如果總是買進自己搞不懂的產品, 再多錢也不夠賠。理財之前,一定要認清產品風險再投資。
踏入2022年,美國 加息 壓力升溫。聯儲局的會議紀錄顯示,更多官員支持提早 加息 ,市場估計三月開始 加息 的機會,已超過七成,令十年期國債息率抽升至逾一點七厘,創出近一年高位。預計二三年及二四年,有機會分別 加息 三次及兩次,即現在至二四年加息幅度可能達兩厘。看來加息壓力真的迫在眉睫,市民應如何應對?
各位讀者好,我是 胡志偉 (這是我的真實姓名,是祖父給我改的,不要見笑啊) , 香港首批財務策劃師 (Certified Financial Planner@) ,已經是2000年取得的資格,距今已超過21年。如果讀者有任何個案願意分享,請隨時電郵到 DavidWoo@smartinvestor.hk ,我會在這版面提供免費的分析和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