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一個月地緣政治風險再次抬頭,受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邊境集結影響,地緣政治持續動盪,美國通脹未能受控,最新升至7.5%高位,大量資金湧入黃金交易所買賣基金(ETF),反映市場避險情緒持續升溫,環球股市幾乎全線回落,即使港股稍稍企穩,但亦只是在25000點左右低位徘徊。
綜合過去一個月的強積金表現,幾乎所有股票基金都要「蝕錢」,過去一個表,大部分歐、美股票基金都錄得約2-4%的跌幅,雖然亦有部分港股基金錄得輕微升幅,例如萬用強積金的香港股票基金,按月微升1.06%,成為過去一個月表現最好的強積金,不過以3個月及半年的表現來說,卻有4-6的跌幅,在現時環境下,買股票基金難免會有風險。
全球通脹壓力,美國和世界各地不斷上升的通脹正迫使投資者評估其對「風險」資產(一般是股票)和「安全」資產(如美國國債)的投資比率。過去傳統的投資建議是按照60/40規則來分配投資風險財富。
將投資組合中投放約60%是回報率較高但波動較大的股票,而另外40%則是回報率較低卻波動較小的債券。這樣配置的理由是股票和債券價格通常呈負相關關係(一個上升時另一個下降),所以這種組合可以平衡投資組合的風險和收益。
不過在短期來說,確實可能需要轉換一下目前的投資策略,以持盈保泰的角度來說,轉揸債券基金或貨幣基金均可達至保本,翻查過去一個月的基金表現,不少人民幣債券基金均可達至保本的效果,雖然升幅相對有限,平均3個月升幅只有0.7%的升幅,半年才有1%以上升值,其次是港元的貨幣基金或保守基金,無論3個月、半年均達至保本效果。
當然無論如何,每人的投資取態各有不同,不過綜合來說,未來一段時間股票表現仍會有所波動,傾向較保守的投資策略是無可避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