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4歲的黎永良經歷了1987年股災、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以及2008年金融海嘯,可謂見慣風浪身經百戰,他的國際金融事業從22歲加入滙豐銀行成為見習行政主任開始,累積多年投資經驗,他在2017年還推出《股海良策》一書,分享股壇致勝心得。
炒「孖展」賠本痛定思痛
黎永良30多歲已實現財務自由,別人以為他一定是股壇長勝將軍,但其實年輕時炒「孖展」加上想着股市仍會回升,所以沒有即時止蝕,結果慘被「斬倉」全部賠本。自此之後,他痛定思痛從多角度及多層面深入分析市場,從而領略到實質資金可作長線投資,借貸款項只可短線投機,又特意擬定短、中、長線的投資策略,加以嚴格遵守。經過兩年多不斷地反思,黎永良終迎來賺取第一桶金的機會,「當時香港股市比較簡單,沒有什麼金融衍生工具。直到1985年,在內地設廠出產電子產品的康力投資公司,生意興隆並且在香港上市,同時推出了認購認股證,當時很多投資者不認識認股證,也不太用心去理解它的運作。」黎永良深信電子產品前景亮麗,認為股價必升,於是買入康力投資公司的認股證,在很短時間已獲得可觀的回報。賺得第一桶金後,他明白到投資要心平氣和、知所進退、量力而為和嚴守止蝕的重要性,憑着定下的投資心法,黎永良成功避過其後的1987、1997和2008年的股災。
寄語散戶切勿輕易「瞓身」
發生了這麼多次股災,散戶的炒股心態有何改變?黎永良坦言,「基本上這廿多年來,散戶都有一個習慣是沒有變的,就是『見高追、見低沽』,加上近十多年網絡資訊氾濫,誤信謠傳或者假消息,市場上也有不少有心人士唱高散貨。不過隨着經驗的累積,部分散戶也會變得成熟,不會人云亦云。」黎永良又寄語要在股市上生存,千萬別自以為「叻」,不要動不動就「瞓身」,否則很容易一個大風浪過來就翻不了身,就好像1987年股災、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及2008年金融海嘯,他就見過不少人自以為是,導致千金散盡。作為殿堂級的操盤手,黎永良當然有豐富的投資心得,「最重要是有一個穩定的心理質素,冷靜分析事件,做到一眼關七、耳聽八方,緊貼時事。」而且,即使作為散戶也要不斷充實自己,並且要放開眼界吸收新事物。另一方面,他認為不要單方面相信某些傳媒的報道,自己要有分析和解讀新聞的能力,去理性判斷消息。
三件難忘股壇大事
縱橫股壇逾40年,有三件股壇大事令黎永良印象深刻。1987年股災是黎永良最難忘的事件,1987年10月16日(周五),美股突然大幅下跌,亞洲股市在隨後的周一出現恐慌性拋售,恒指當日下跌超過400點,他說「當時的聯交所主席李福兆宣布港股停市4日,至10月26日重新開市,為當時全球主要股市中唯一停市的市場,當時市場上有不少反對聲音,因為理論上來說股票可以隨時買賣套現,而李福兆有此決定是希望股民可以利用幾日時間冷靜,但事與願違,復市後恒指大跌三分一,有唔少細價股由1元跌至1毫子。」黎永良憑自身的經驗,在股災中損手不大,「1982年我剛出來社會做事,學人炒孖展輸晒啲錢,幸好當年還年輕有機會翻身,自己慢慢再儲錢,經一事長一智,我之後都叫人唔好炒孖展,即使短炒當股價跌咗10%就要止蝕,1987年股災我很幸運受影響非常小,因為當時的投資策略是以保本為上。」
金融風暴期間助「打大鱷」
香港金融市場最震撼人心的時刻,莫過於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打大鱷」時期,「當年我喺證券行做,都有幫手打大鱷架,國際炒家瘋狂沽貨,我哋就『一球球』咁接貨,如此大的金額喺前所未見,過程很緊張、刺激,索羅斯當時不斷沽空港元、港股想賺大錢,香港金管局就動用外匯儲備反擊,吸納港股,同時喺外匯市場接收國際炒家拋售的港元,將匯市穩住,當時行動持續兩周,動用咗過千億元資金。」經歷過「打大鱷」,令黎永良明白到國際形勢是如此險峻,香港這個小島也不能倖免。及後到2008年美國的金融海嘯席捲全球,也是黎永良印象深刻的股壇大事,「美國大行雷曼兄弟投資失利,引發了全球金融海嘯,未出事之前美股的成交很厲害、泡沫非常勁,連帶港股的成交量也急增,加上內地市場逐漸成長,令到企業、投資者的資金增加,從而推高恒指達到最高峰時的逾3萬多點。」香港金融市場經歷以上三件股壇大事之後,無論是停市抑或「打大鱷」,均教訓慘痛,黎永良認為,香港的金融制度經過不斷優化,市場不斷深化改革及強化體制和監管,增加外匯儲備等,今日很難再會發生被大鱷狙擊的事了。
見證香港交易所「4合1」
此外,黎永良亦見證香港交易所由4間交易所合併成一間,優化交易所及監管制度。他回憶說:「香港曾經有4間交易所(並存),分別為1947年(成立的)香港證券交易所(編按:由「香港經紀商會」及「香港股份商會」兩間交易所合併而成)、1969年(成立的)遠東交易所、1971年(成立的)金銀證券交易所,以及1972年(成立的)九龍證券交易所。當年股票買賣是以經紀人手處理,交易室就像金魚缸一樣,加上4間交易所股票價錢有差異,不少散戶在不同交易所買賣股票來賺取差價,後來在加強市場監管之下,4間交易所合併成香港聯合交易所,4間交易所(並存)時代在1986年3月底畫上歷史句號,新交易所1986年4月初開始運作。」
文章摘取自 文匯報,已得受訪者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