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嚮往早點 退休 ,或者達到 財務自由 ,他們經常討論,到底要擁有多少資產或資金,才能夠退休或者達到財務自由呢?各人心中的理想金額各異,是港元1,000萬、5,000萬、一億、還是兩億呢?
退休 和 財務自由 的關鍵
大家可能聽過,不少超級富豪,為了能夠把自己的家產永遠傳承下去,會把自己的資產注入家族基金,由個別比較能幹的子女,或者是專業的基金經理來管理,再定期把部分投資回報,按預定的金額,定期的分配給家族裡的成員,令家族裡的成員每月或每季度,都會有一個固定的收入。
公營機構如香港政府,按照原有機制聘請的公務員,他們退休後,直到百年歸老,每月都會收到一筆退休俸祿(簡稱長俸或長糧),金額約是該公務員退休前崗位薪酬的1/3。
以上兩個例子中的家族成員或退休公務員,均可以定期收取固定的金額,如果該定期收入足夠應付他們日常生活的開銷,他們就可以享受退休生活,或者達到財務自由了。請注意這群家族成員或退休公務員,可以一毫子資產都沒有擁有。換言之,假如有穩定的定期收入,便可以不擁有任何資產的情況下,都能夠退休或者達到財務自由。
這說明要退休或達到財務自由,關鍵不是資產金額,而是穩定的定期收入,或者有人稱之為被動收入。

對投資者的啟發
假如投資者是希望建立一個長期而穩定的投資組合,他關注的不應該是資產組合市值的短期波動,而是資產能否為他帶來長遠和穩定回報的能力。
如果一名投資者,希望在每一次的市場波動中,都能够在最低點買進,在最高點賣出,這種行為不可視為投資,而是投機。而且,除非他有水晶球在手,在風雲不測的市場中,能夠每每看準時機獲利的,鮮有聽聞。投機買賣風險高,很大可能招至輸光老本,甚至負債累累。相反,一些長期持有優質資產的投資者,往往能成為長勝將軍,獲利豐厚。 年輕人離退休的日子仍然遙遠,為了達到財務自由,不妨抱著追求穩定收入的心態和原則,挑選適合的投資組合。當然在追求穩定收入的同時,也要考慮自己以及家人的支出,比如居住及醫療費用,全面檢視及準備後,馬上行動,為達到財務自由邁出一步吧!
延伸閱讀: 窮先會借錢? 富人其實借得仲多 – 好債 壞債 要分清